INDUSTRY INFORMATION
行业资讯
互联网整合营销领域新闻资讯
|
羽绒服“假绒”乱象频发,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?羽绒服“假绒”乱象调查揭示了当前市场上存在的一系列质量问题。随着天气转冷,羽绒服作为冬季保暖的重要服装,开始大量上市。然而,近期频繁曝出的“假绒”事件,让消费者对羽绒服的质量产生了严重质疑。 羽绒服“假绒”乱象频发,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? 在多个羽绒产品相关话题中,“89元羽绒服绒子含量基本为0”、“警方查获‘假羽绒服’7万余件”、“媒体曝光羽绒制品以丝充绒”等消息频繁冲上网络热搜。这些事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,也影响了整个羽绒行业的声誉。 据调查,一些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、提高利润,采取了以次充好、虚假标注等手段。他们使用“羽丝”、“绒丝”等俗称“飞丝”的填充物来替代鸭、鹅腹部的“绒子”。 这些“飞丝”是从绒子或毛片根部脱落下来的单丝,气味较强烈,且易钻绒、保暖性相对较差。然而,部分商家却将其虚假标注为羽绒服进行售卖,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。 为了规范羽绒服装市场,我国于2022年4月1日实施了新国标《羽绒服装》。新国标规定,羽绒服装不再标注含绒量,而应标明羽绒填充物的种类、绒子含量和充绒量。且羽绒服填充物的“绒子含量”不得低于50%。然而,一些商家仍然置若罔闻,继续违规操作。 此外,由于电商平台目前没有明确的“羽丝/绒丝服装”品类选项,部分商家借此漏洞,将羽丝、绒丝服装当作羽绒服品类上架销售,进一步误导了消费者。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,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 针对羽绒服“假绒”乱象,业内人士呼吁应将防寒保暖服装的品类进一步细分,并尽快制定行业的国家质量标准。同时,加强市场监管力度,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。此外,消费者在购买羽绒服时也应提高警惕,仔细查看产品的吊牌标识和相关信息,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误导。 为了推动羽绒行业的健康发展,中国《羽绒制品质量分级》团体标准也已正式发布。该标准希望通过科学的分级体系,推动羽绒制品质量的整体提升。这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、提高产品质量、保障消费者权益。 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 |